以下观点,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首先,先弄清楚他为什么喜欢偷东西。是零花钱不够?还是看别人偷也跟着偷?还是虚荣心作祟,偷东西去显摆?还是没啥原因,就是享受偷东西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零花钱不够就很好办了,问问其他同学的零花钱,划个范围,在范围之内选个中等偏上的标准,按这个标准给就行。同时,还要教育孩子,想要什么自己去买,零花钱就是干这个的。
第二,跟着别人偷。先找到跟着的这个人是谁,想办法根这个人分开,换个班级、换所学校、换个托教班等等。同时也可以从自己的朋友同事中找在一起上学的,让孩子和这些朋友多接触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长了一些坏习惯自然而然就改了。
第三,虚荣心,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全靠家长平时的引导了。发展到喜欢偷东西了,那应该是家长对这方面的关注不多。只能是转移孩子攀比的方向了,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比如比比谁考试考一百?谁第一到学校?谁先加入共青团等等,这些也是需要有氛围的,最好是一个家族里的孩子进行比较,适当给予一些奖励。
第四,享受偷东西的乐趣。这个现实生活中有这种案例的,这个可能就涉及到一些心理问题了。家长可以利用看电视的时机找一些偷东西被公之于众最终结果不好的法制类栏目给孩子看看,再加以引导。
另外,12岁的孩子可能已经有了叛逆期的苗头了,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好管,很敏感,也有自尊心了,打骂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更多的可能会带来孩子仇视父母等后果。所以还是采取说教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也可以让孩子写个保证书这些私下里的教育方法,建议不要在公众场合教育,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千万不要在一时激愤的情况下对孩子说出“你就是不争气”“你就是坏孩子”“你就是人品有问题”“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把你生下来”“你就是个小偷”等给孩子贴标签的话语或行为,可能一些孩子会知耻而后勇、痛改前非,但也可能使孩子产生了自卑、厌世、自我否定的情绪,虽然说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但相信所有家长都不愿意去试这个概率。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树长歪了,要把他引回来。